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 热搜 🔥
1
上海
2
习近平
3
新疆
4
鄂州父女瓜
5
乌鲁木齐
6
疫情
7
H工口小学生赛高
8
习明泽
9
芊川一笑图包
10
印尼排华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
热搜
🔥
1
百度
2
今日热点
3
微信公众平台
4
贴吧
5
opgg
6
dnf私服
7
百度贴吧
8
知乎
9
dnf公益服
10
百度傻逼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警察殴打打人学生,舆论撕裂的背后
你手放哪呢,出生啊
薅广电羊毛!100元话费实付94.6元,还有电费96.9充100元!招团长~
疯传!广州地铁突发!警方介入
妹子穿小一号的牛仔裤,老司机看完也收不住
生成图片,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查看原文
其他
高考前的“最后一课”,饱含着教育深情与温暖 | 新京报快评
Original
杨朝清
新京报评论
2023-06-23
高考前“最后一课”,是告别也是启程。
▲某中学高三学生“最后一课”,语文老师跳舞为同学们解压、加油。截图来自社交媒体视频
文 | 杨朝清
进入6月的第一周,许多高三学子也迎来了高考前的“最后一课”。通过媒体的视角,我们看到,他们聆听了老师的最后一次教诲,进行了最后一次集体活动,领取了最后一份礼物,进行了最后一次“表白”,也接受了老师的最后一次“道歉”。
和其他课堂不同,高考前“最后一课”很多时候就是一种情感表达,师生们隐伏的情感通过一个特殊的场域呈现出来。
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,为了“更上一层楼”,学生们竭尽全力,老师们不遗余力。高考不仅是与别人的比拼,也是考生和自己的较劲。高考前“最后一课”,也是一个进行补偿的契机,为师生们的精神诉求和情感需要找到了一个出口。
三年的朝夕相处,师生之间、同学之间在交往和互动中产生情感。面对调皮和不听话的学生,老师们难免会生气;针对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,老师们自然也会“恨铁不成钢”;同学之间也会闹不愉快;高考前“最后一课”则提供了一个敞开心扉的渠道,让大家有机会说出心里话。
虽然高考前“最后一课”,基本上都不会讲授知识,但也同样不乏育人路径。高考虽然给考生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,但并非决定性因素。即使考上好大学,也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、坐享其成;即使高考成绩不够理想,也并不意味着考生的未来就黯淡无光。
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的当下,若想仅通过高考就立竿见影地改变生存生态,难免会事与愿违。哪怕考入了好大学,考生也要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,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素质。人生价值实现的渠道正在多样化,保持奔跑,就有无限可能。
高考承载着公众对社会流动的渴望与希冀,高考前“最后一课”饱含教育的深情与温暖。高考固然有坚硬现实的一面,但有温度和情感的教育却可以让考生们更加笃定、从容地面对高考乃至今后的人生道路。
撰稿 / 杨朝清(教师)
编辑 / 徐秋颖
校对 / 刘越
推荐阅读:
不必过度解读年轻人买彩票 | 新京报快评
希望看到更多活力四射的“村BA”和“村超” | 新京报快评
谁让农民厕所变“面子”工程,谁就该没面子 | 新京报快评
城市停车收费不能“利”字当头 | 新京报社论
年轻母亲遭遇丧子之痛,我们能做些什么来避免悲剧?| 新京报专栏
点击下方公号名片,阅读更多精彩观点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{{{title}}}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